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當代臺灣電影專題
Seminar on Contemporary Taiwan Cinema 
開課學期
112-1 
授課對象
學程  臺灣研究學程  
授課教師
謝欣芩 
課號
TwLit7157 
課程識別碼
145 M1510 
班次
 
學分
3.0 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選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二3,4,5(10:20~13:10) 
上課地點
國青324 
備註
兼「臺灣研究學分學程」藝術與人文領域。
限碩士班以上
總人數上限:15人 
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本課程將聚焦一九八O年代以後臺灣電影之發展,尤其關注新電影與後新電影兩大浪潮,藉由電影史與電影研究論著的閱讀,以及兩大浪潮的代表電影導演與作品的分析,理解臺灣電影發展之內外緣因素,並培養學生進行電影分析與研究之能力。 

課程目標
1. 藉由電影的觀看與分析,學習電影分析與研究方法,並了解當代臺灣電影史之發展與各時期的電影特色與議題。
2. 訓練學生電影文本分析與評論,並養成思考批判與獨立研究的能力。
 
課程要求
1.學生應於課前完成指定閱讀(包括文本與學術論文),並提出問題或撰寫閱讀摘要,並於上課前兩天(週日晚上11:59前)完成每週作業,上傳至NTU COOL。。
2.每週1-2位同學(視修課人數調整)導讀,請搭配簡報,並將同學的問題整理後印給同學。若有報告相關問題,可提前和老師約時間見面討論。
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6小時 
Office Hours
另約時間 
指定閱讀
林松輝、孫松榮,《未來的光陰:給台灣新電影四十年的備忘錄》,台北市:害喜,2022。
洪國鈞,《國族音影:書寫台灣‧電影史》。台北:聯經,2018。
葉月瑜、戴樂為,《台灣電影百年漂流》。台北:書林,2016。

暑假預讀材料(電影語言):
David Bordwell, Kristin Thompson著,曾偉禛譯(2013),《電影藝術:形式與風格》,台北:美商麥格羅.希爾。
謝世宗(2015),《電影與視覺文化:閱讀台灣經典電影》, 台北:五南。 
參考書目
Robert Stam著,陳儒修、郭佑龍譯(2013),《電影理論解讀》。台北:遠流。
林文淇、王玉燕(2010),《台灣電影的聲音:放映週報VS台灣影人》, 台北:書林出版。
林松輝(2016),《蔡明亮與緩慢電影》。台北:台大出版社。
財團法人國家電影中心,http://www.tfi.org.tw/
張靄珠,《全球化時空、身體、記憶》。新竹:國立交通大學出版社,2015。
陳儒修(2013),《穿越幽暗境界:台灣電影百年思考》, 台北:書林出版。
聞天祥(2012),《過影:1992-2011台灣電影總論》, 台北:書林。
盧非易(1998),《台灣電影:政治、經濟、美學(1949-1994)》,台北: 遠流。
謝世宗(2021),《侯孝賢的凝視:抒情傳統、文本互涉與文化政治》,台北:群學。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
No.
項目
百分比
說明
1. 
出席與課堂參與 
20% 
 
2. 
課前提問與閱讀摘要 
10% 
 
3. 
課堂導讀 
30% 
 
4. 
期末論文 
40% 
 
 
針對學生困難提供學生調整方式
 
上課形式
作業繳交方式
考試形式
其他
由師生雙方議定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1週
9/05  課程介紹與報告分配 
第2週
9/12  臺灣電影發展史
葉月瑜、戴樂為,《台灣電影百年漂流》導論&第二章,13-110。
洪國鈞,《國族音影》過場&第四章,頁139-204。 
第3週
9/19  新電影導演I:候孝賢
侯孝賢《悲情城市》
Vivian Szu-Chin Chih. “Editing as an Act of Intersemiotic Translation in A City of Sadness: From Poetic Language to Cinematic Language.”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aiwan Studies, 6(2023): 213-240.
葉蓁,〈第四章 記憶與遺忘(二):侯孝賢台灣三部曲〉,《想望台灣》。台北:書林,2011。頁109-138。 
第4週
9/26  新電影導演II:楊德昌
楊德昌《一一》
江凌青,〈從媒介到建築:楊德昌如何利用多重媒介來呈現《一一》裡的台北〉。《藝術學研究》第9期(2011):167-209。
謝世宗,《電影與視覺文化》第二話〈剪接:《一一》的蒙太奇〉,頁30-45。
*北美館「一一重構:楊德昌」 
第5週
10/03  (新)電影導演III:蔡明亮
蔡明亮《愛情萬歲》
孫松榮,〈第一章:電影寫實主義美學的擴延〉,《入鏡∣出境》。頁52-87。
林松輝,《蔡明亮與緩慢電影》第三章〈靜止〉,頁101-155。 
第6週
10/10  國慶日放假 
第7週
10/17  專題演講(10:30-12:30)
講題:林強的電影音樂:侯孝賢與賈樟柯電影的新世紀之聲
主講人:王念英(靜宜大學英國語文學系助理教授)
王念英,〈賈樟柯與林強的電影音樂: 《世界》與《三峽好人》的現場詩學〉。《中外文學》,第51卷第3期(2022),頁55-85。
王念英,〈在世紀末城市邊緣: 《南國再見,南國》與《千禧曼波》中的聲音新浪潮〉。《藝術學研究》,第28卷第0期(2021),頁89-124。

*繳交期末論文題目(研究問題與材料) 
第8週
10/24  期中考週:個別論文討論(另約時間)
臺灣新電影的前世今生
林松輝、孫松榮,《未來的光陰:給台灣新電影四十年的備忘錄》,台北市:害喜,2022。 
第9週
10/31  「後」新電影的誕生:海角七號
魏德聖《海角七號》
孫松榮,〈輕歷史的心靈感應:論台灣「後-新電影」的流體影像〉,《電影欣賞學刊》第142期(2010),頁137-156。
Chris Berry. “Imagine There’s No China: Wei Te-sheng and Taiwan’s ‘Japan Complex’”
張藹珠,〈《海角七號》的戀日與哈日〉,《全球化時空、身體、記憶》。新竹:國立交通大學出版社,2015。244-288。  
第10週
11/07  後新電影導演I:鍾孟宏
鍾孟宏《一路順風》
王萬睿,〈港腔台調:鍾孟宏劇情片的香港明星、華語語系雜音與亞際互文性〉。《中國現代文學》第33期(2018):195-214。
Chihho Lin, “At the Intersection of Cinema, Photography, and Painting: A Study of Chung Mong-hong’s Parking.” 
第11週
11/14  後新電影導演II:黃信堯
黃信堯《大佛普拉斯》
李育霖,〈影像的見證:《大佛普拉斯》的數位音像組配〉。《臺灣美術學刊》第118期(2020):35-61。

***繳交期末論文大綱與參考書目 
第12週
11/21  後新電影導演II:楊雅喆
楊雅喆《血觀音》
Shu-ching Chen, “The Secret Beauty of History: Remaking the Femme Fatale in Yang Ya-che’s The Bold, the Corrupt and the Beautiful.”
王萬睿,〈致敬侯孝賢的兩種方法:論《天橋上的魔術師》的跨媒介敘事〉,《대만연구 臺灣研究 Taiwan Studies》Vol.21(2022.12),頁161-176。 
第13週
11/28  老師出國開會,另行補課
圓桌論壇:2023.11.18(六)14:30-16:30
講題:移工影像・跨國實踐與社會介入
主持人:王君琦
與談人:蔡崇隆、曾文珍 
第14週
12/05  期末口頭報告 I 
第15週
12/12  期末口頭報告II 
第16週
12/19  期末考週,撰寫期末論文
*期末論文繳交日期:12/22(五)下午五點前